第(2/3)页 崇祯让他明白,这些不过是弱者自我安慰的幻梦。 若有一天西洋舰队横渡大海,见大明地广人丰却虚弱无力。 那一刻,一切慈悲与信仰都是幌子。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鸦片、赔款、割地…… 那些后世的种种屈辱,皆因两个字。 弱! 富! 弱而富,就是原罪。 “朕准备重开王恭厂,将军器局与兵仗局从工部与内府剥离。 统一并入王恭厂,由你统筹,专责火器铸造与研发。” 军器局属工部,主造火铳、火炮。 兵仗局属内府,打造三眼神铳、弗朗机等精细器械。 王恭厂则是生产火药的地方。 王恭厂之所以关闭,全因天启大爆炸所致。 那场灾难死伤两万余人,且大部分为工匠。 整个大明军工体系分属不同衙门,各自分拨银粮,管理更是一团浆糊。 克扣成风,贪腐严重。 运往前线的炮弹里,哑弹比例更是惊人。 贪腐已将大明变成了一头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后世批评孙承宗只守不攻,殊不知他最清楚大明底子有多薄。 若无魏忠贤掌控内府时提供的无掺假炮弹,宁锦大捷根本不会出现。 魏忠贤说过一句最实在的话。 “奴虽残缺,但奴知家国大义。 哪些钱能拿,哪些钱不能碰,奴分得清。” 一个阉人都明白的道理,后世那些所谓将军却不懂? 哎!可悲可叹! “臣愿肝脑涂地!” 徐光启叩首。 崇祯递给他一叠纸张。 “大明火炮弊端极多,射程近、装填慢,大将军炮更是沉重易炸膛。 你需从火药入手,使其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崇祯懂火炮的理论,但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具体实现还得靠真正懂行的人。 另一份图纸,他已给了一旁的孙元化。 那是……迫击炮。 大明的火炮,在明末几乎成了定时炸弹。 炸膛并非偶发,而是常态。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两个,材料不过关,工艺跟不上。 炮管内部粗糙,光洁度几乎为零。 尺寸精度全凭工匠的眼力,受压不均便成了家常便饭。 至于那沉重到离谱的炮座,看似稳固,实则只是为了勉强抵住后坐力。 可就算如此,炮座震裂的事情依旧屡见不鲜。 当然,这是和后世工业标准对比的结果。 单论现在的科技水平,大明的军工还是制霸这个时代的。 但对明军来说,这些缺陷就是每天要赌命面对的现实。 火炮所用的弹种也远未成熟。 实心弹(铁球、石球)专打城墙。 散弹以铁砂铅丸喷射杀敌。 威力最大的开花弹也不过是薄皮铸铁、青铜壳加火药加引信。 而所谓的火箭弹更像是烟花竹筒,大多被军队当成照明物使用。 因此,想让大明的火器体系脱胎换骨,崇祯心里非常清楚,关键点只有两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