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系列化-《大国舰船》


    第(2/3)页

    偏生又没办法挑啥毛病。

    难道你不是人类?不想着地球好?

    当下国内的船用柴油机便面临这样的窘境,军用产品由于噪音、续航、自持力等因素,需要水平更高的动力系统。

    民用领域在这方面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只要能降低成本,节省燃料,让船东赚的更多就行,其余的完全可以先到后面慢慢改进。

    温大伟便是这个思路,所以也不走什么德系、法系、瑞系,就按照自己的需求一点点的向前拱。

    军用的要求高,那就用民用船舶刷经验,既不贪多冒进,也不妄自菲薄,无非是材料、工艺和制造技术,这些都是株江厂的强项,就不相信水滴石穿下,还搞不定船用柴油机?谷饨

    “……所以我们的想法是以k16e150zc型船用柴油机为基础蓝本,  进行系列化的改进,先把二冲程系列的民用机的框架确定下来,以后去再慢慢的向着四冲程的中高速机拱过去……”

    最后温大伟自己总结道,然后看向汪家海:“因此这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十分消耗耐心、精力和资源的过程,这方面我们株江厂已经做好了准备,不知道王副研究员这边有没有其他要补充的?”

    还补充,补充什么?

    人家温大伟已经实实在在的说到他汪家海的心坎儿里去了好不好!

    无论是那个领域的动力系统,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本就是急不得的事情,可偏生国内的一些企业根本就不懂这些。

    觉得大干快上,集中资源两三年就能出成果。

    如果这么容易,国内不早就跑步进入小康,正是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了?

    所以往往是先前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之后的却是一屁股烂账,到时候牵头的领导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的烂摊子变成了没人要的野孩子,最终自生自灭。

    当初汪家海在鲁省的几个船用动力厂不止一次亲身经历过这类破事儿,也因此令汪家海变得心灰意冷,宁肯躲在研究所搞一辈子基础研究,也不去企业里挑大梁。
    第(2/3)页